地址:蘇州市相城區(qū)太平鎮(zhèn)聚金村(尤?。?br />
電話:0512-65432858
傳真:0512-65432403
郵箱:szjnylgj@163.com
聯(lián)系人:
孫 13771716210
古建筑的屋面早期是直坡的,東漢以后開始有凹曲的變化,變化的規(guī)律是從屋脊處開始陡峭到搪口處平緩,這樣的變化是有原因的。因為檐口是處于屋面較低位置,通過它要把屋面的水迅速排走并保護下部土筑的基座和墻身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起初是用大出檐,但這樣傲對規(guī)模較大的建筑來說,檐口將會降得很低,影響了室內的采光通風,后來利用“重屋”解決,并逐步發(fā)展成為“反宇向陽”的做法。
“宇”是槍口的意思,“反宇”就是把檐口微徽往上反,這 樣做仍可以出大檐保護下部結構,但檐口反起就不影響或少 影響采光通風,使室內“向陽”了。另外凹曲的屋面排水效果更好,雨水從陡峭屋脊流下,從急到緩,到達反起的循口時,雨水的射程比直坡屋頂更遠,對保護下部結構更為有利。
另外從房屋正面看,早期屋搪線是平直的,看起來較笨拙。從唐宋以后,屋槍線也有曲線變化,曲線從當中往兩邊屋角平緩升起,到屋角翹起較高,這樣從正面看屋格線就較生動自然了。
由此可以看出來,古代屋頂從構造與美觀需要出發(fā),隨后發(fā)展成為一個往外、往上起翹的屋角,凹曲反宇 的屋面;向兩端逐漸升高的檐口曲線,使整個屋頂形成一個 特殊彎曲的輪廓,無比優(yōu)美動人。對北方建筑來說,曲線較平緩,建筑顯得穩(wěn)重,南方建筑曲線較陡峭,建筑物顯得秀 麗輕巧。
蘇公網(wǎng)安備 32050702010582號